Search


【懷舊時間:和孩子共享回憶的經典樂園--小人國】
還記得有個行銷故事是這樣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懷舊時間:和孩子共享回憶的經典樂園--小人國】
還記得有個行銷故事是這樣的,廣受孩子喜愛的樂高多年前曾遇到銷售瓶頸,不論產品如何推陳出新業績總是不如預期,於是特地請來專家觀察消費者行為,這才發現原來實際購買者(家長)總是喜愛向孩子們介紹自己兒時的玩具與回憶,那種跨世代的情感連結,往往是家長最後決策的關鍵因素。

對我而言,小人國就是這樣的一個樂園,當我帶著妹妹去的時候,並不只是去某個遊樂園打發時間,而是可以告訴她:『媽媽小時候也來過這裡喔。這裡有好多地方都沒有變,媽媽真的很懷念呢。』

妹妹不過六歲多,小人國我們就已經去了三次。第一次去兩歲多,妹妹把模型區當成散步花園,難得看到這麼多模型世界和比自己小的小人,跑跑跳跳光是迷你世界、獨角仙和叮叮叮遊園車就耗掉大半天。

第二次去四歲初,自己依稀記得某些迷你建築,那次我們把遊玩觸角延伸至美洲探險樂園,說實話,我和妹妹都屬於不太敢坐遊樂設施的人,越是標榜刺激的就越令我們卻步,往往一個樂園下來敢玩的不到三五樣,自然也就對樂園沒甚麼興趣。加上妹妹屬於高敏感度的孩子,天性特別謹慎,好不容易觀察半天選了三樣:摩天草莓、搖滾船和嘟嘟車,沒想到兩個『膽小如鼠』的卻玩得津津有味,心情放鬆感到安心的迷你版遊樂設施,讓妹妹直嚷著說等再大一點還要再來。

所以上個周末,我們再度造訪小人國。這次妹妹『有備而來』,膽子長大許多的她立刻直衝瘋狂急流,全家人首站就全身溼透(因為我們是唯一"不穿"雨衣就上場的瘋狂家庭),接下來玩遍美洲探索樂園的每一項設施,有點刺激又不會太害怕的興奮感,讓妹妹開始『越玩越大』。於是接著轉戰歐洲室內樂園!

體力不支的我看到室內樂園裡面的某些設施已經腿軟,只好擔任攝影師的角色。沒想到這位小妞在小人國的『啟蒙』之下,竟然拉著爸爸把『狂飆幽浮』連坐三次,連工作人員都忍不住開口問:要不要休息一下?小孩的潛能真是無限大!匆匆在館內結束午餐,妹妹趕緊繼續加碼雲霄飛車(還特意排第一個車廂)、碰碰車…然後發現了人氣超高的『動感樂園』。

動感樂園簡直是小小孩的益智天堂,也是大小孩的回味樂園。裡面有孩子們熟悉的球池、溜滑梯,再加上比較不常見的軟球射擊遊戲,跟著妹妹進去的我也好興奮,跟著撿球、射球、鑽上鑽下,看到按鈕就忍不住想按,最後連自己也玩得滿頭大汗。

有趣的是,這個『混齡社會』(小的差不多1-2歲,大的到6-7歲)並沒有發生甚麼爭執或哭鬧,只見大家忙的不亦樂乎,玩一陣子的小孩會告訴『新來的』該怎麼玩,加上家長在旁引導排隊,樂園其實也是個小小的品格訓練場呢。

也許是射擊遊戲太吸引人了,反倒是球池被冷落一旁。妹妹看到沒甚麼人的球池就立刻放心地躺了下去,還跟我說:球池每次都好多小弟弟妹妹,好久沒有這樣躺囉。動感樂園最後方,是結合了『好漢坡』概念的長溜滑梯;由於上面『爬』滿了奮不顧身的小孩們,我就沒有湊熱鬧跟著上去,不過妹妹竟然告訴我,滑梯裡面竟然有涼涼的冷氣非常舒服,畢竟每個小孩應該都花不少時間待在滑梯的各個角落啊。

最後從樂園準備散步至出口,我們回到探索世界的模型區,這次我們不再一一回顧,而是玩了新遊戲:我用手機照某些建築的局部照片,然後請妹妹現場猜猜看,這個考驗記憶和聯想力的玩法,把妹妹最後電力放盡,終於喊累要回家了。

還記得以前的校外教學也來小人國,印象最深的就是石門水庫洩洪和總統府閱兵了(我們還特地到總統府前"靜坐"),在這個甚麼都變化很快的社會裡,有些東西仍舊屹立不搖,就足以讓人感到一點點的安心,而這些美好的事情還跟自己的孩子分享甚至重新體驗,建立兩代之間共同的回憶,我認為是甚麼也無法取代的珍貴禮物。

希望將來妹妹當媽媽的時候,小人國也是她帶著孩子細說當年的美好之地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事媒體公關12年,才發現最難溝通的就是最親近的人。於是辭掉工作,用生活繼續精進專業:好好思考、好好說話、好好溝通,然後能好好生活。 幾乎所有的親子衝突、人際問題、情緒問題都是來自無法對話。這裡不給速成的步驟、不給難以應用在每個孩子的方法,我們解決的是源頭的心靈垃圾和障礙,下游的生活自然清澈平靜。 各類演講、讀書會、工作坊邀約: [email protected] 著作出版: 「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」(新手父母) 「被禁止的事—所有不可以,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」(寶瓶) 「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」(寶瓶) 「愛的生存遊戲--引導孩子作對選擇、遠離危險的安全課」(親子天下)    「愛,我的內向小孩」(親子天下) 「孩子的人生成長痛,小說有解」(如何出版)
孩子是最初的我們,我們別遺棄了自己。 一個不斷思考並鼓舞自己變得更好的媽媽,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因孩子成為好大人。 演講邀約:留訊息或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